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平等,复何慢者。达法无我,明见不迷,何痴何疑。故诸烦恼、皆由我生。我见既,诸惑永尽。由执我故、计我常。颠倒分别,起诸邪见。于见方便,执为最胜,及能出离,复生二取。苟我见之既亡,则诸见失其本。如头落地,生命无依,五官百骸,同归于尽。故我见,诸见皆离。由此佛断烦恼、以我执为本。  欲断我执,当先观察如是我者为实有耶,为非有耶?有则不可,无则不待。我佛如来为欲了知我实有无,令诸有情不枉功力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有关宗教法答问

    是非邪正,不贪求速成解脱。选择能令我们身心净化、增长慈悲智慧、提升人品道德、美化精神世界、无明烦恼的宗教。  我想若欲令世上的各种邪说消弭于无形,归根究底,只有每个人具备判别正邪宗教的慧眼,那么...立宗教法,税法的问题如何厘清?  时隔四年,从这份〈宗教团体法草案〉之第二十三条:宗教法人有销售货物、劳务收入或附属作业组织者外,得依所得税法相关规定,免办理年度结算申报……宗教法人接受捐赠之所得及...

    星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569357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勤修三学,化解并三毒,净化三业,这是我们修习佛法的全部任务,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实、去完成。佛法不离世间法,提升世间法,超越世间法。同样,禅修也决不能离开世间法,决不能离开生活。离了...优婆塞戒经》卷五:“受八戒者,五逆罪,余一切罪,悉皆消灭”。 又云:“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者,是人则得无量果报,至无上乘。” 又云:“弥勒出时,百年受斋,不如我世一日一夜。” 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迷住了,产生了贪、嗔、痴,又由贪嗔痴产生许多恶行。如果把这些不善的业行戒掉了,就可许多妄念烦恼,心性就擦干净了,自然回到清净境界。  定  定,就是禅定。禅定是把万念归为一念,一念化为无念。其实就是...万物,而且这个造物主是万能的。这是用有限的思维造出了一个有限的空间。  第二,佛与其他教主的境界不同。  佛教外,其他教主都着相,可凡是有形有相的就有生灭,不能与时间同在。并且,没有证悟空性就必然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如何实践佛法

    大乘行者,都应该发起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的大心。   2.烦恼无尽誓愿:学佛,其实就是在与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,能够战胜烦恼,自然能显发自己的真如佛性,自然能趣向佛道;反之,如果连自己的烦恼都无法,...对诸行善法能精进学习,对恶法能,后以禅定力量调伏五根,安定内心的混乱,并藉由禅定方法,启开智慧,开悟了道。   菩萨在修行六度的同时,为广度众生,并以四摄法──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来摄取众生。以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769462.html
  • 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

    ,两派之间,尤其是在学术精神上,未始无其学说之根本的契合点。义净尝云:“中 观则俗有真空,体虚如幻;瑜伽则外无内有,事皆唯识。斯并咸遵圣教,孰是孰非 ? 同契涅 ? ,何真何伪 ? 意在烦惑,拔济...双边遮遣以后之所显非有非空实际理体,即是中道;故中道既是空有二边的同时遮 遣,也是其同时共摄,它已不再有其自身以外的任何可与之相对的方面,故也是绝对。中 观派即以中道为一切诸法之分究竟实相。故《中论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269535.html
  • 《中论》各品大意

    法能够真正众生的烦恼和执见,见诸法毕竟空寂而证得法身涅槃。  总而言之,此《中论》全文无非在破有所得法,显示无所得之“性空”。若有人学教而执法实有者,皆是邪见之流非佛弟子,皆为《中论》所破之对象。...因此,《中论》的中心思想也在于引导众生悟入“佛之知见”,令学教者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佛陀的教意。一部《中论》皆在以“缘起性空”为思想贯穿全文,使学教者能从性空的理论正确认识诸法实相毕竟空寂不可得,由此而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969576.html
  •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(1)

    戒师以无乱心问他:“仁如是听,是仁慈菩萨欤否?”受戒者应答:“是发菩提愿!”不可说成:“已发菩萨愿!”这时,戒师才教他念四弘誓愿:“圆融十界诸众生,我今发誓必济度。圆融五住诸烦恼,我今发誓必。圆融...也是如此。安然认为,天竺等国的高僧(如达摩),对菩萨戒的神秘观点是不对的。“我日本国,皆信大乘,无有一人,不愿成佛”(同上),依《梵网菩萨戒经》所述,出佛身血、杀父、杀母、杀和上(尚)、杀阿阇梨、...

    朱封鳌 等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369607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初步,应以儒家修身立命,成己成人。民胞物与,天地一体之义为准则。第三章“解脱道论”,认为儒家虽能淑世而不能出世,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,故须依照佛教的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烦恼,才能彻底离苦得乐,超出尘世。...。见人忧苦必过问施舍,闻善则终生服膺不忘。教子有方,常告诫儿女勿捕杀虫鸟。但她一旦认定了该做的事,则虽强力亦不能挠之,可谓柔中有刚。王恩洋幼承庭训,受其母影响尤大。终其一生,蚊蝇虱蚤外,未曾杀生。他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比较宗教学(2)

    凡夫无法一下子就做到三业的绝对清净,所以要策励自己:已作之恶立即,未作之恶不令再作;已作之善更进一步,未作之善立即去作。这就叫作正精进。  (七)正念:策励精进而住于正见,常念正见而精进不已。即是...种种的苦,即是由于以前集起(造作)的业因所致。灭谛是灭苦的根源,即是明白了集谛的道理,断绝了苦的根本,那就进入了解脱的境界,称为寂灭,称为涅槃。道谛即是灭苦的方法,那就是八正道的修行法,行八种正觉之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769631.html